FYI: 60億補助怎麼分 依舊重理工、輕人文?


【2017-11-01/遠見雜誌/377期 】
《時事熱線》

60億補助怎麼分 依舊重理工、輕人文?

文。謝明彧
明年起教育部推動「高教深耕計畫」,預估是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大學補助計畫。本應是美事一樁,但因選擇門檻「重理工、輕人文」,引發外界批評。
教育部在今年7月宣布,明年起將開始推動「高教深耕計畫」,預計五年投入850億元,不只超越之前頂大計畫的五年500億,更比之前頂大、典範科大及教學卓越等三大計畫相加起來還多。這麼一大筆經費,自然成為國內各大專院校積極爭取的目標。
細探高教深耕計畫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全面性提升大學品質及促進高教多元發展」,鼓勵學校找出自我特色,創造每間學校獨有的差異化定位,明年總經費為113.7億。
第二部分是「協助大學追求國際一流地位及發展研究中心」,政府將撥出60億元,以過去十年累積的研究能量為基礎,擇優補助國內大學,協助學校學術研究發展接軌國際。
各大學可依自身優勢領域,提出或成立跨校型研究中心,建立長期穩定的研究發展機制。
擇優補助基準 引來不公批評
然而這項政策大利多,宣布的同時卻不是人人叫好,甚至引來批評,爭議原因來自於第二部分的60億經費,在「擇優補助」的選擇條件上,被質疑「獨尊理工醫農、輕忽人文社會」。
「高教深耕計畫」第二部分,分為強化國際競爭的「全校型計畫」,及發展研究中心的「特色領域研究中心計畫」,強調學術研究的國際能見度,因此設定了關於論文發表數、被引用、影響係數的門檻。
但因為教育部公布的選擇門檻條件,是依據各校所發表論文在「Web of Science(WOS)資料庫」中的表現,成為此次爭議的起始點。
WOS是美國Thomson Reuters公司於1997年建置的網路引用文獻索引資料庫系統,包含了七個種子資料庫,其中最知名、也最常被作為學術評比之用的,就是簡稱SCI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共收錄8600多種「自然科學」期刊,及簡稱SSCI的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共收錄3000多種社會科學期刊。
攤開教育部在此次申請條件中的設定,不管是「全校型計畫」或「特色領域研究中心計畫」,都與WOS、SSCI、SCI綁在一起。
例如「全校型計畫」申請條件規定,「102年至104年論文發表於影響係數前25%之西文期刊比例,三年平均達39.40%以上」「102年至104年相對全球同領域論文平均被引用次數,三年平均達0.77以上」,計算方式是「各校可自教師論文產出中整理收錄於WOS(SCI+SSCI)之資料,並進行計算。」
而「特色領域研究中心計畫」的申請條件,在論文發表數和影響力上,也同樣規定102年至104年全校每年於WOS資料庫總論文發表數達到200篇以上,且曾於該領域之西文論文發表至少30篇以上、影響係數前25%之西文期刊比例高於50%;以及全球同領域論文平均被引用次數,至少相當於全球平均比值為0.8以上。
單一資料庫 理工醫農占優勢
或許你會想,政府補助大學大筆經費,當然有資格要求學校在國際論文資料庫中表現傑出。這有什麼問題?
但關鍵的問題是,SCI加上SSCI的期刊收錄,本身就嚴重傾斜「理工醫農」。
根據《基本科學指標》(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簡稱ESI),將SCI與SSCI收錄文章,共分22個學門,其中20個學門,例如「電腦科學」「工程」「生物與生化」「微生物學」「化學」「數學」「物理學」「植物與動物科學」「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物學」等,都是理工醫農的範圍。
慣用英文 人文學科轉譯難
而社會科學只包含「經濟與商業」與「一般社會科學」此兩個學門,後者更是將「政治」「教育」「語言」「法律」等上百類社科相關學系,統統放在一起,而人文藝術,更完全被排除在此一資料庫。
另外,相對於理工醫農論文通常以西文發表,人文社會的論文研究常更專注在地社會文化,尤其藝術、語文相關,撰寫上往往是本國語言才能深刻表達其中意涵,但卻因非西文撰寫,自然不會被納入WOS資料庫。
因此,當教育部在分配資源時,只採用WOS(SCI+SSCI)單一資料庫,自然造成理工醫農類的大學,如台大、清大、交大、成大等在申請上的優勢,而偏向人文社會類的大學,如政大、師大等,只能在夾縫中求資源。
「當制度設計獨尊SCI和SSCI,甚至引導著學校老師不斷追求排名,到最後只會是一場空,」長年關注SCI和SSCI對於台灣學術界影響的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表示,自從2005年教育部提出「頂大計畫」,將SCI、SSCI等國際期刊刊載與被引用次數等做為評鑑標準後,已帶動國內各種高教評鑑、國科會專題計畫申請、教育部國家講座、國科會傑出獎、大學教師彈性薪資、各大學教師升等與績效責任等,都以此做為重要參照標準。
「這等於強迫人文社會領域的老師與研究者,都必須硬套進這套原本比較適用全球化標準的理、工、醫、農等自然科學領域的量化指標中,」她說,甚至引起理工科學術社群,對人文社會領域的強烈衝擊。
她舉例,SSCI期刊論文以「英文」為主,這對於慣用英文為國際學術共通語言的理工醫農來說,並不構成太大問題,但在強調「接地氣」的人文社會領域,卻常造成轉譯上的困難。
例如中國文學類的論文,主要都是使用中文書寫。如以「唐詩七言律詩文句對仗和押韻」為研究對象的聲韻學著作,以「中文」為學術語言很容易就可明白其研究關注焦點為何,但若以「英文」書寫,就可能變得不知所云。
多元指標 採計社群影響力
同理,探討中國文化、文學、社會等方面的研究,使用中文也往往是較佳闡述途徑。
另外周祝瑛也強調,人文社會的研究有個特色:以「質」為主,而非衝「量」,「這是一種觀察、理解與孕育社會底層能量的研究」。例如人文社會學科期刊,每投稿一篇常動輒半年到一年以上才有回應,論文寫作型態與邏輯陳述,亦和理工學科大為不同,很難如某些理工醫農領域,每年可以發表多篇論文,甚至有使用資料庫而一年投稿數十篇的例子。
要評定一則人文社會的研究,注重的應該是內容「深度」,觀察其對社會人類的貢獻,而非被引用的次數。
「就像橘子與香蕉不能比,理工與人文也不應該用同一套標準來評比,」周祝瑛強調,這是立足點的不平等。
只是,令人好奇的是,若許多學者認為,SSCI和SCI資料,對人文社會領域比較不公平,為何政府偏愛採用此單一指標呢?
最大原因是此一資料庫是目前唯一能提供大量且便捷書目計量數據的跨國檢索工具,在沒有其他更好與更方便選擇下,才屹立不搖,甚至被某些人奉為學術評鑑最重要標準。
那是否有更好的做法,可以打破橘子與香蕉一起比的僵局?
解方1〉分類評比 會議、展演納審查 
周祝瑛強調,許多人只是反對獨尊,並不是要放棄或推翻原本的指標選擇,而是希望兼容並蓄,納入更多元的審查內容。
例如在人文社會領域,是否可將審查內容擴及到專書、專書論文、會議論文、專案研究、藝術創作、戲劇展演等,才能真實反映影響力。
解方2〉多元指標 避獨尊單一資料庫
臺灣師範大學副校長兼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宋曜廷則表示,觀察世界趨勢,納入「多元指標」才是評鑑一所大學好壞的合宜方法,英國高等教育調查中心QS世界大學排名的計算就是如此。
在此一榜單中,占比最高的是全球學者意見的「學術互評」,此外還納入衡量教學素質的「師生比」、衡量研究實力的「教職員引文量」,以及「雇主評價」「國際生比例」「國際教職員比例」,來評估一所學校在國際合作、產學合作、國際聲望上的影響力。
宋曜廷指出,QS世界大學排名的論文資料庫,也不只限於WOS,還收錄了許多人文社會領域與非英語在地期刊的Scopus資料庫。
「採計更多元指標,是臺師大近年來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一直往前衝的主因,」宋曜廷說,臺師大不只是近三年進步幅度居國內第一名,也是全球進步最多的前三名,甚至是全球論文發表的前20名,「多元指標,才能讓社會人文大學,有更平等的立足點與理工科大學競爭。」
宋曜廷表示,就算不看QS,市面上也有其他收錄更多人文社會領域期刊的資料庫可以選用,例如Scopus。這是荷蘭Elsevier所製作的全球最大索引摘要資料庫,收錄超過兩萬種同儕評鑑學術期刊、400種商業雜誌、360種叢書等等,「臺師大就有八本期刊收錄其中,但當我們要申請SSCI時,卻因為語言而被打回票,這就是人文社會學科在國際期刊上的困境。」
「其實WOS也注意到自己在人文社會領域上期刊收錄的缺失,」宋曜廷說,這也是為什麼Thomson Reuters公司在2015年11月推出了「新興資源引文索引資料庫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簡稱ESCI),收錄新興科學領域中高品質、經同儕審查且具區域重要性的出版品,以補不足。
解方3〉論文以外 應考慮社會影響力
歐美學界也注意到,只從論文的發表和被引用數量,來評鑑一所學校學術研究,其實有局限。
例如2010年由英國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劍橋大學等八所頂尖大學自主發起的「Snowball Metrics Project」(雪球指標計畫),就是希望在傳統的論文考評外,納入更多社會影響力,做為指標。
在雪球計畫中,除了傳統的「論文出版與引用」外,還納入「合作」和「影響」兩大面象,例如「產學合作」「社群影響力」「經濟影響」「商業化可能」等。
此一計畫2010年由英國發起,2012年,包括美國密西根大學、明尼蘇達大學、西北大學共七所大學加入,2013年則是紐澳包括昆士蘭大學、奧克蘭大學等八所大學加入,日本則在近兩年也加入,都凸顯了各國大學急思尋找更多元面向來做為評鑑指標的趨勢。
解方4〉跳脫指標思考 建立保障名額
台大文學院院長、圖書資訊學系特聘教授黃慕萱提出另一種觀點:改換或添加其他指標,就真的能打破現有指標對人文社會學科所帶來的局限嗎?
身為文學院院長,她了解理工與人文確實在立足點上有不平等,但並不是換了新的資料庫、或納入其他更難被明確量化的影響力面向,就能讓人文站到與理工同樣的起跑點。
這也是為什麼教育部在「特色領域研究中心」的申請條件中,除了以ESI所分22學門做為申請條件領域別外,還特別標明「另於本計畫申請作業中,新增列『人文藝術』領域」。
「跳脫指標思考,將人文藝術獨立成保障名額,或許才是更有幫助的作法,」黃慕萱強調。
【2017-11-01/遠見雜誌/377期】

引用文獻格式 (選擇格式後,直接點擊以複製到剪貼簿進行編輯)
    APA格式Chicago格式MLA格式